紫禁城被建成了600年的展览,以欣赏600年来积累的文化魅力。

2020-09-18 15:52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2808

自明朝创始人朱迪于1420年宣布北京宫落成以来,这座雄伟雄伟的建筑群已经屹立了600年。在600年的传承过程中,紫禁城继承了"天人时代"和"礼乐结合"的中国文化思想,是中华民族"宽容是伟大"和"大城市"文化精神的具体例证。


9月10日,"丹城永古--紫禁城六百年建成--在故宫博物院的午门开幕。展览通过450多件文物和历史照片,描述了紫禁城的规划、布局、建筑、宫廷生活、修缮和保护,让观众跨越悠久的历史,享受在紫禁城积淀了600年的文化魅力。


收集古代建筑的巨大成功


从大门西马路进入展厅,256米长的展厅,紫禁城600年的时间慢慢展开。展览紧跟"时间"的主题,选取了600年来18个重要的历史节点讲述故事,以紫禁城春夏秋冬的不同场景为背景,展示了时间周期的变化与不变性。


展览分为西岩荣楼、午餐会主楼和东雁翼楼三个展厅,展厅主题为"宫为一体",主要描述明代紫禁城建设的序曲和紫禁城布局的变化,反映了明代紫禁城建设的理念和建筑技巧。


陈列馆展出的"徐先清太监地图集"、朱梵基音乐卷轴等古代绘画作品,反映了明代紫禁城部分宫殿的格局。"徐先清太监地图集"是明代汉林官吏徐先庆成长历程和官职生涯的真实写照。有一页"黄记侍者"描绘了皇宫(清朝更名为太和寺)。仔细的观众可以发现图片中的建筑物和我们今天看到的不一样。故宫博物院古代建设部副厅长迪雅静介绍说,太和寺的两侧原本是通过倾斜的走廊连接起来的,这不利于防火。康熙皇帝在清朝重建泰和寺的时候,把斜廊变成了防火墙,这就是今天人们所看到的。


进入正午大门主楼的展厅,清朝乾隆时期的一套王位屏风摆设尤为引人注目。除了繁复的雕塑家和镶嵌精美的红木家具外,整套文物还体现出皇家风格的尊严与辉煌,如丝线搪瓷太平、芦团香薰、亭香疗法、金鹤香薰等。故宫博物院主楼展览厅馆长、故宫博物院古代建设部副研究馆员张结说,过去,观众参观主大厅时只能从远处看,这套文物让每个人都能近距离欣赏皇帝的陈设。


大门主楼展厅的主题是"宽容大",反映了清朝各时期紫禁城建筑模式和风格的变化。清代紫禁城共有10位皇帝,为了满足他们管理政府、安居乐业的职能需要,在不改变总体布局的基础上,多次重建或改造,形成了今天紫禁城的基本面貌。


97.jpg


昆宁宫是女王的宿舍,它的重建反映了清初满汉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张结说。顺治皇帝入关后,模仿沈阳清宁宫重建昆宁宫,康熙以后,按照满族传统,婚姻婚姻仪式从乾清宫迁至昆宁宫,萨满教祭祀活动也在这里举行。展厅展示了神陵、锦绣、七星女神肖像等昆宁宫背景祭祀,具有浓厚的满族文化色彩。


泰和寺山脊上的玻璃兽是这次展览的亮点之一。这套兽类是康熙34年(1695年)重建泰和寺的原作。它精致生动,每一种动物都有一个美丽的寓意。特别是,最后一行,只有在泰和寺,才是泰和寺建筑最高水平的体现。什么样的猴子脸像传说中的雷振子一样,被画在泰和寺的顶上,以驱雷避火为目的。


张杰告诉记者,展厅里的很多文物都是首次展出,像神武门唐卡,养心寺,五供,都是放在古建筑檐檩条上的镇物,还有一条非常精美的宁寿宫福王阁漆纱,至今尚未开放宁寿宫是乾隆皇帝退位后准备的宫殿。其建筑装饰气势恢宏,代表了乾隆时期的工艺巅峰水平。福王阁位于宁寿宫花园四院。展柜中这件复杂的金银漆纱,是福王阁南间窗的中心。它的厚度和一张普通的A4纸差不多,却由纱芯层,花纹层,金层,底层,晕层,钩层六层组成。这种漆纱,制作于1773年,以今天的科技手段仍无法实现对其工艺的完整了解,更难以原样复制。

责任编辑:无量渡口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快报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