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确定时期,稳健的货币政策应该通过稳定预期,事半功倍。

2020-11-09 14:37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3757

2020年10月,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在欧洲流行的加剧,法国、德国和比利时相继宣布重启禁令,由此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再次上升。同月,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指出,"国际环境越来越复杂,不稳定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全会制定了"十四五"期间的战略规划,没有制定未来五年的具体经济增长目标。


作者认为,脱盐增长目标的一个重要信号是,尽管新冠肺炎的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所造成的巨大不确定性将给中国经济带来不小的挑战,但针对未来经济周期的货币政策将保持固定、更加稳定和中立,侧重于消除短期经济波动,并将中长期经济增长移交给供应方结构改革。货币政策如何才能在避免洪涝和过度推进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六大稳定"和"六保"的实施?答案是通过减少政策不确定性来增加政策乘数,使稳健的货币政策能够事半功倍。

image.png

近一年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学部委员余永定教授发表了题为《是时候刹车了》。当我第一次读到先生时。于的文章,结合中国的GDP从6。从2018年第一季度的8%到2019年第三季度的6%,我也同意公共政策应该立即发挥逆周期调节的作用,防止经济进一步失速。毕竟,结构性改革犹如"远水",增长可能持续下滑和预期恶化则是"近火"。他认为,如果经济放缓过快,刺激是值得的,然而,"6%"不是一个需要固定的目标。鉴于过度刺激带来的高成本和系统性风险,结合以往刺激的后果,我们不妨适度下调增长目标,为结构性改革留出空间。从经常项目顺差,投资回报率,宏观杠杆等角度,详细论证了财政货币政策空间大幅收窄的观点。"。


上世纪90年代初泡沫破裂后,日本不断出台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措施收效甚微。在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给企业和家族带来巨大不确定性之际,减少政策不确定性已成为决策者面前的一顿成本较低的午餐,从而避免滥用激进药物,同时收获反周期监管和控制的结果。


结合上述分析,不确定性可能对企业投资、就业、全社会要素生产率、出口和结构性去杠杆化产生负面影响,在处理经济停滞和刺激政策后遗症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小而广的反周期政策的效应,以最小的损害经济结构换取最大的利益,必须通过"稳定预期"调动微观个体在经济中的力量,其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需要协调,同时建立长期规则以减少政策不确定性。


那么,当前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最佳规则是什么呢?为了找到答案,应该将两者整合在一个框架中。一般而言,财政规则将财政政策与政府债务和产出波动挂钩,而货币规则则保持货币政策与通胀和产出波动挂钩。


我的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存在市场力量的现实条件下(部分原因在于国有企业所处行业造成的自然垄断),金融抑制是一种次优的制度安排,能够以较低的融资成本促进国有企业产出,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国有企业市场力量造成的效率损失。虽然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都能刺激产出和通货膨胀,但货币扩张会导致更高的通货膨胀。针对政策不确定性给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带来的疑虑,要就政策的规则,目标,方向,力度,期限等与市场充分沟通。


上述研究还发现,结构性扭曲程度越大,同样数量的刺激措施对gdp的影响就越小。因此,我们不需要担心中长期的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会减缓短期目标,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责任编辑:无量渡口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快报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