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机组落户白鹤滩水电站

2020-11-23 09:58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4513

四叶草灯饰 ",设备精良的展区。这是不久前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给中外参展商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活动的成功离不开一流的能源安全。在世博会上,大量" 冷技术 "动力设备就职,为" 世界起居室 " 提供了安全稳定的能源支持。


电力是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国内电力设备不仅反映了一个大国的发展实力,也是一个国家能源安全的保障。近日,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白河滩水电站左岸 2 号机组已成功地将百万千瓦机组的 2 号转子加载到指定位置。中国电力公司不仅安装了自主研发的 "中国心脏",同时各种技术也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就有一部分要进口,到现在实现国产化的核心部件;从引进吸收,到自主创新,中国的电力设备制造水平不断提升。


不仅是设备的本地化,而且是关键技术的自主性。


最近,国内电力设备队伍迎来了一个新的重量级成员:世界第一台百万千瓦超临界二次再热六缸六缸六排燃煤发电机组正式投入生产,国内总产率达 98% 以上,其中汽轮机首次采用单轴 "六缸六排汽" 型,设计制造自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装备制造业是国家的重要武器,大国的重武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特别是关系国民经济安全的电力建设领域。" 哈尔滨电力集团(以下简称哈尔滨电力集团)哈尔滨电气机械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秦大庆说,当今世界,电力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发展的能源战略的基础。如果不是中国制造的电力设备,很容易被人控制,我国的供电基础将不稳定,这将影响到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价格高,捆绑销售,适应性差,技术封锁。这是我国在引进电力设备过程中不止一次遇到的困境。上海 500 kV 南桥换流站建设初期,引进了来自 7 个国家和 15 家公司的设备。参与施工的老员工回忆说,当一些进口变电站购买国外电力设备时,他们不仅要支付高昂的产品成本,而且还要被迫购买甚至是水龙头和草坪。但即使是价格昂贵的设备也存在问题:一些国外制造的设备是根据国内情况设计的,不适合中国的气候和电网条件,而且许多部件的适用性较差。这种情况迫使中国电力设备制造业开放国内代用市场。


中国电力设备的发展过程是一个 "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的过程。数据表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引进了两套火电机组制造技术,并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生产出国内首台 300 MW 机组。该装置国产化率仅为 40%。大部分备件都是进口的,所以成本极高。到第二站时,定位率已提高到 68%。之后,第三站和第四站的定位率分别达到 75% 和 80%。直到 1995 年,国内终于可以完全建成纯国产 300 MW,600 MW 的火电机组。



随着我国“首创突破”的出现,电力装备制造业不仅满足于“设备国产化”,而且开始寻求“关键技术自主化、零部件国产化”。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曹佩西提出,要加快我国能源电力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的国产化,加强能源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控制关键软硬件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说:“但我们不想把 90% 的设备放在国外,”当然,也有成本更低的外国。我们可以进口它们,但我们必须啃下这项技术。因为别人知道你不会,他们可能会把东西卖得很贵,甚至不会卖给你。”




为解决“卡脖子”问题,国内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继续突破 10% 甚至 1% 的关键设备和关键技术。本月初,我国首个 100% 国产化生产集散控制系统(DCS)成功投产。分布式控制系统是火电厂的“大脑”。长期以来,我国系统使用的软硬件大多依赖进口,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这一次,系统从核心芯片到基本电子元器件都采用了独立技术。




今年 9 月,我国第三代核电型号“国合一号”研制成功。关键设备和材料全部实现国产化,设备整体国产化率达到 90% 以上。国合一号总设计师郑明光表示,在整个车型开发过程中,技术团队对设备和材料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国产化规划,首先克服了“最贵”、“最难”的问题。至于剩下 10% 尚未国产化的设备,是可以国际采购的通用设备。属于市场价格合理、竞争充分、不被少数企业垄断的项目。不会影响“国合一号”的落地和出口。但是,国家电力投资公司已经开始不断推进这些材料和设备的完全国产化,国产化率达到 100%,从而结束了“99% 因 1% 而卡住”的局面。




水电设备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电力工程国际竞争力增强。10 月 27 日,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生产的百万千瓦机组 2 号转子成功安装在世界在建最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左岸 2 号机组指定位置。就在几天前,世界上第一台百万千瓦水电机组转轮的吊装在这里完成。




转子是水轮发电机组的核心部件,也是机组安装过程中最大的部件。同时,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优质机组”要求,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白鹤滩水电站整个机电工程已实现设计、制造、安装的本地化。长江两岸共安装 800 万千瓦水电机组,由中国自主研发。




水电建设企业哈尔滨电力集团董事长斯泽夫说:“水电站采用世界上最大的水电机组,这在全球水电开发领域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我国水电设备已经进入了“无人区”,过去是跟随发达国家做本土化替代,现在是自主创新。林伯强说,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在电力领域的许多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甚至进入了“无人区”。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等 13 个部门发布的《提高制造业设计能力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 年)》,我国将在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汽车、电力设备、石化等领域实现原创设计突破装备、重型机械等行业,以及节能环保、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强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设计。这意味着国产电力设备不仅是“中国制造”,也是“中国创造”。




在核电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是“第三代核电技术成果”——国合一号。这是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可自主出口的核电技术品牌。不仅实现了国产化,还实现了自主设计,获得了数千项国家授权专利和知识产权成果。




正是在一批自主设计、自建的国产电力设备的支持下,我国电力工程自主化率大大提高,国际竞争力大大提高。




国家核电集团公司董事长卢宏早表示,“国合一号”经济性突出,批量生产后项目成本可降低 20% 左右,具有国际竞争力。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 "促进对外贸易创新与发展的实施意见",建议 " 积极推进电力、轨道交通等大型设备的开发,开拓国际市场。


SZEF 认为,中国装备制造业在生产能力和工程能力方面具有很大优势,是今后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


秦大庆说:"哈尔滨电力集团已经在巴基斯坦建设了孤都发电厂,这是中国最早‘走出去’建设海外发电厂的企业。目前,哈尔滨电力集团的海外市场已遍及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等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 一带一路倡议 "的建设中,实现了" 总承包 "向" 总承包 + 运营维护 " 的转变和升级。目前,哈尔滨电力集团正秉承高质量的发展理念,努力打造全国发电设备名片。

image.png

前沿技术为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秦大庆认为:"能源的发展方向是清洁、低碳、安全高效,风能、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将得到大规模开发和利用。" 与此相适应,在开发相应的发电设备的同时,要在电网中增加具有非常灵活的能源调节能力的发电设备,以提高电网对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吸收能力,这是新时期电力设备制造的动力点。


近年来,以光伏和风力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逐渐成熟。国家能源管理局(National Energy Administration) 的数据显示,从 2020 年 1 月至 9 月,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为 1.5305 万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约 6.5%。


新能源工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设备的不断升级。就光伏产业而言,根据中国光伏产业协会的数据,目前我国光伏产业的大部分生产设备已实现国内供应,并涌现出一批高端核心设备制造商。"2019 年,国内设备已成为企业扩大生产的主流选择,一些光伏生产设备在技术水平、生产能力水平、稳定性、配套服务等方面已经超过或开始超过进口设备。" 中国光伏产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王伯华说。


此外,随着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的兴起,人工智能、新材料、5G 等尖端技术为电力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电力设备的智能化水平,降低了运行成本,从 "制造" 向 "智能建筑" 的转变。


在世博的电力保障中,一些集大数据、5G 和物联网技术于一体的电力保护设备发挥着强大的作用:智能检测机器人每天 24 小时检查整个配电室,工作人员戴着 AR 眼镜实时查看和采集设备的运行状况,"云电源" 指挥平台实现了移动和在线的电力保存工作。


目前,中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正在构建国内外双周期新的发展模式,在世博会期间举行的 "巨变时代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机遇"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和企业家认为,把握双周期新发展模式,结合产业互联、智能化、数字化等新技术,将有效促进产业链的互补性,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


重塑新产业链,全面增加科技创新和进口替代,是深化供方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我们将继续加强整个产业链在高速铁路、电力设备、新能源、通信设备等领域的优势,提高产业质量,加强国际产业链对中国的依赖,形成较强的对外切断供给的反作用力和威慑能力。


据了解,哈尔滨电力集团作为中国电力设备生产的重点企业,为了增强整个产业链在电力设备和新能源领域的优势,制定了 "四次改造" 的发展战略,今后将努力从传统制造型向制造服务型转变,从传统能源产品向绿色低碳产品和工业转变,同时加快向智能化制造和国际发展的转变。




责任编辑:萤莹香草钟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快报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