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战“疫”进行时:政策工具充足 “六稳”有实招

2020-03-18 16:47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321

       中国网财经3月18日讯(记者 畅帅帅)“1-2月份国民经济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1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掷地有声。

  “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内在向上的趋势没有改变”......疫情之下,中国经济依然能够“向好向上”,离不开国家和地方积极有序的“六稳”举措。

  稳就业: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疫情期间的稳就业工作尤为重要。2月以来,国家各部门以及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稳就业举措。

  “当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一项迫切任务是稳就业,稳就业就必须稳企业。”2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和实施企业缓缴住房公积金政策。

  此后,财政部等3部门联合出台《关于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的通知》,明确“免”“减”“缓”等方面措施,加强落实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就业。

  “教育部正式推出24365全天候网上校园招聘服务,每天24小时、全年365天服务不打烊。”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在近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翁铁慧表示,教育部正多种途径开拓招聘渠道。目前已经与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举办了12场网上大型招聘活动,正在筹备的还有18场全国性活动,同时要求各省区市、各高校大力增加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专业匹配度高的岗位。

  助力稳就业,央企带头行动。3月12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印发《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扎实做好稳岗扩就业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中央企业大力推动稳岗扩就业工作,以吸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贫困地区劳动力等三类人群就业为重点,统一组织中央企业和有关单位开展“抗疫稳岗扩就业、国资央企在行动”大型网络招聘活动,全部实行免费服务,扎扎实实促进稳就业。

  稳金融稳预期:定向降准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

  2月以来,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以及各地方政府推出组合拳,从提供流动性、稳定市场预期、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加大资金支持等多方面力挺金融市场。

  3月13日,央行宣布,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决定于2020年3月16日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对达到考核标准的银行定向降准0.5至1个百分点。在此之外,对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支持发放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以上定向降准共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降准给了银行一个长期的、低成本资金来源,将促进银行加大资产端信贷投放力度,增强中长期信贷投放的能力。此外,低成本的资金来源也有利于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从量、价两方面增强了银行扩大贷款、支持实体经济的可能性。

  2月20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4.05%,上次为4.15%,5年期以上LPR为4.75%,上次为4.80%。两个期限的LPR双双下降,市场人士表示,LPR下调进一步释放疫情特殊时期强化逆周期调节信号,将在短期内带动企业贷款利率更大幅度下行,进而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疫情期间加大对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也是稳金融的一项重要着力点。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3月15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金融管理部门出台了很多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春耕备耕的政策,以及小微企业临时性延迟还本付息政策,现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抗击疫情提供的信贷支持超过1.4万亿元,1—2月信贷同比多增加约1300亿元。

  稳外贸稳外资:退税减负“发红包”

  3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稳外贸新举措,对除“两高一资”外所有未足额退税的出口产品及时足额退税;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外贸信贷投放,落实好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对受疫情影响大、前景好的中小微外贸企业可协商再延期。

  会议还要求,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开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并降低费率;做好筹办春季广交会的准备工作,大力促进对外贸易合作。

  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在12日举行的网上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商务部将努力做好稳外贸工作。具体而言,要进一步开拓多元化市场、优化国际市场布局,支持外贸新业态快速发展;积极扩大进口,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切实为外贸企业减负助力,加强与经贸伙伴沟通协调,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

  此外,商务部2月18日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工作的通知》,提出一系列“实打实”稳外贸的举措。通知要求,要协调复工审核部门加快办理手续,支持外贸、外资、商贸流通和电子商务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稳妥有序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重大项目;设立海外疫情应对快速反应机制,为境外中资企业做好协调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2月28日,商务部、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工作通知》,对受疫情影响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和企业给予开发性金融支持。通知明确,对于符合条件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和企业,国家开发银行将通过提供低成本融资、外汇专项流动资金贷款,合理设置还款宽限期,开辟信贷“绿色通道”和提供多样化本外币融资服务等方式给予支持。

  稳外贸,也要稳外资。3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抓紧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使更多领域的外商投资能够享受税收等有关优惠政策。会议还提出,对近期出台的减税减费等助企纾困政策,要确保内外资企业同等享受。

  商务部发文指出,要实施好外商投资法及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指导外资企业用足用好应对疫情各项支持政策措施,加强外资大项目跟踪服务,创新和优化招商引资方式,指导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开放平台抓防控促发展,加强外资企业动态监测,有针对性地加强服务和指导。

  17日,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副司长吴红亮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目前看,外资企业外迁的问题并不突出。虽然发生了疫情,但是我国产业链整体优势没有改变。同时,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企业复工复产率也不断提升,外资企业在华生产经营逐步走向正常,订单完成情况不断好转,因此企业的信心加快恢复。

  “我们相信,随着开放红利的进一步释放,将有助于增强外资企业在华长期发展的信心,能够保持产业链的稳定,对此我们是有信心的。”吴红亮表示。

  稳投资:中央地方齐发力 十余省份发布投资计划清单

  “发挥好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2月2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指示,新冠肺炎疫情虽然给经济运行带来明显影响,但我国经济有巨大的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

  稳投资从中央层面来看,财政部2月11日表示已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8480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5580亿元、专项债务限额2900亿元。加上2019年11月提前下达的专项债务额度1万亿元,共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848万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提前下达,可以确保地方债资金的尽早筹集与使用,带动有效投资支持补短板扩内需。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17日表示,今年前2个月,国家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9个,总投资1853亿元,主要集中在交通、高新技术等行业。

  “新建西宁至成都铁路对于构建西北至西南地区快捷通道,加强兰西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联系,促进沿线地区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深圳机场三跑道扩建工程将更好适应珠江三角洲地区航空量增长需要,对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和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有重要意义。”孟玮表示。

  从各地重大项目投资来看,据中国网财经记者梳理,截至目前,已有北京、河北、上海、广东等十余省份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广东省发改委透露,广东省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共安排省重点项目1230个,总投资5.9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000亿元。

  云南省此前也表示,将实施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总投资约3.6万亿元,在建单个项目总投资不低于200亿元,新开工单个项目总投资不低于500亿元。

  此外,金融机构也在力挺稳投资。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3月15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银行将加大对重大项目的支持。因为重大项目往往涉及到如土建、安装、设备、仪器仪表的采购以及建设需求,将带动一大批需求,把整个产业带动起来。

  “随着疫情防控的成效日渐显现,一系列已经出台的阶段性应急政策措施逐步落地,特别是后续我们还将适时推动出台一系列对冲政策,企业活力和市场潜力将进一步激发,我国经济运行必将回归常态,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具有很多支撑。”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副司长李慧1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李慧强调,中国拥有的政策工具依然充足,将密切监测经济运行态势,根据形势发展需要,适时推动相关储备政策出台实施,加大政策对冲力度,力争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完成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责任编辑:Tim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快报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